醫療知識家
胰島素

 

         對第二型糖尿病(以下簡稱糖尿病),越早把血糖控制下來,以後產生大、小血管併發症越少。胰臟貝塔細胞分泌胰島素,幫助將葡萄糖吸收帶入細胞內,這能力隨年齡、疾病而慢慢消退。當糖尿病診斷時,貝塔細胞分泌的能力就只剩下一半,所以除了口服藥外,早點使用胰島素讓貝塔細胞休息以減緩退化,是個明智的策略。病情進展,口服藥越用越多仍無法控制血糖時,注射胰島素也是不得不做的治療。當然,另一個選擇是注射腸泌素類似物,2019最新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引建議優先使用腸泌素類似物,因其具有保護心臟血管、降低死亡率、保留貝塔細胞及減輕體重的作用,而且不會造成低血糖。

       胰島素治療簡單分成基礎胰島素及餐前胰島素,基礎胰島素是長效,控管餐前血糖;而餐前胰島素是超短效,調整餐後血糖。基礎胰島素從0.1-0.2u/kg/d開始,每三天增加2u,直到達成空腹血糖70-130mg/dl。有多種調整方式,有學者提出「1234」方便記憶:1是1天打1次,2是一次調整2u,3是3天調整一次,4是血糖<80ml/dl則減少4u。若空腹血糖已達標而糖化血色素仍高於7%,或是已使用基礎胰島素超過0.7-1.0u/kg/d而糖化血色素仍高於7%,或是增加基礎胰島素劑量卻產生夜間低血糖,這時就要考慮加上餐前胰島素注射。選擇主餐作為餐前胰島素的注射點,起始劑量為4u或基礎胰島素的1/10,若飯後血糖>140mg/dl則加1u,之後看狀況必要時加上第2注射點及第3注射點。當餐前胰島素量很大(特別是晚餐前),就要考慮減少基礎胰島素的量。當合併基礎胰島素及餐前胰島素治療時,口服降血糖藥Metformin可以繼續使用,SUs及DPP-4抑制劑可停用,而TZDs或SGLT2抑制劑可加上去,以減少胰島素用量。

       注射胰島素最主要的不良反應是低血糖,所以一定要自我血糖監測,其重要性就好像高血壓患者要量血壓一樣。三餐及運動也要定時定量,同時更要熟悉低血糖的症狀(發抖、冒汗、心悸、動作遲緩、難以集中注意力、閱讀困難、意識混淆、口齒不清、失去理智、疲倦呆滯、昏迷抽搐)及處理(隨身準備3-4錠葡萄糖錠劑或3-5顆方糖或1-1.5大湯匙蜂蜜或1-1.5大湯匙葡萄乾或120-180ml非健怡的飲料或120-180ml果汁或240-320ml脫脂、低脂牛奶,以備不時之需)。

       目前大多用筆針及4mm針頭,使用前先排氣,讓至少有一滴藥從針尖流出,再確定劑量,消毒後等酒精全乾,垂直快速下針,注射後停留5-10秒,持續按壓直到拔針後,以防回吸血液或組織。注射完要拔掉針頭,妥善收集帶到診所回收。注射部位以肚臍為中心半徑5公分以外的腹部分成4個區塊,1個區塊內換不同位置輪流打7天。除非很瘦,不然不用捏起皮膚注射,避免打入肌肉層,因吸收快速會造成低血糖及血糖不穩。注意一定要換針頭並輪替部位,以免造成局部脂肪增生。針劑建議擺在冰箱放雞蛋處,外出或搭機時用保冷袋包著隨身攜帶,不要放入大件行李中。

        其實這些都不難,最困難的是如何勸需要的病人願意接受注射胰島素。

(作者:孫德金醫師 --糖尿病衛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