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知識家
主動脈剝離

 

       好朋友的媽媽突然過世消息傳來,簡直不敢相信太突然太令人驚愕!她平日很注重養生每天都游2000公尺雖有高血壓但都有服藥控制個性開朗待人親切。猶記得小時候到她家作客當天是吃牛肉麵為了不吃牛肉的我,還特地煮一碗雞肉麵給我這次她參加旅行團去印度旅遊前面幾天都玩得很開心當然出門在外晚睡早起四處奔波難免疲累但精神體力都還很好到最後一天搭機前突然感到不適胸口悶痛勉強上飛機後就在飛往香港的途中昏了過去。經機上廣播來了兩位醫師其中一位還為她打了強心針到了香港,立即轉送醫院急救不過已經回天乏術就這樣客死他鄉我的好朋友收到消息立刻趕往香港辦理後事由於人生地不熟期間遇到很多問題包括法律規定一定要解剖一定要火化焚化爐又大塞車 等等最後都一一解決也還好有解剖才得以真相大白原來是主動脈剝離惹的禍。她70出頭走得太出乎意料了

 

       主動脈是從心臟輸出血液到全身的最主要血管分成昇主動脈主動脈弓及降主動脈,其間有許多分支到各個器官。承受來自心臟的強大壓力同時又要運用這股能量將血液輸送出去可以想見它具有多麼大的彈力與擴張性。 結構上主動脈分成三層:內層由內皮細胞所構成,中層由平滑肌肉細胞及彈性纖維所構成,外層由結締組織所構成,主動脈本身的血管和神經都在這層內。理論上主動脈是非常強韌的,但隨著歲月增長,彈性減弱了,組織變脆了。於是就有可能從內層破裂,血液流進中層而造成假腔,更厲害甚至破到外層而造成死亡。

 

       歷史上最早記載是在1760年,一位英國的國王死於此病。而在1955DeBakey這位外科醫生成功完成第一例手術前,主動脈剝離一直是和死亡畫上等號。有趣的是:DeBakey本人在高齡98歲時,也成為這個手術最年長的存活者。

 

       在分類上DeBakey自己有一套方法,不過比較實用的是Stanford分類法:有侵犯到昇主動脈的為A型,沒有侵犯到昇主動脈的為B型;而A型需要緊急手術治療,B型大多只要內科治療就可以,除非有併發症產生。

 

       大多數病人是以突然劇烈如刀刺或撕裂般的疼痛來表現,昇主動脈剝離較會造成前胸痛,而降主動脈剝離較會造成後背痛。但不是每個病人都有辦法描述這些,有些徵兆還是要靠旁人發現,而這些些徵兆多半是由主動脈剝離後產生的假腔壓迫到血管分支所造成:像是壓迫到冠狀動脈會造成心肌缺血心肌梗塞而導致胸悶胸痛冒冷汗;壓迫到頸動脈會造成缺血性腦中風;壓迫到上肢之血流供應就會造成左右手血壓不同;壓迫到脊椎動脈則會造成以下肢體麻痺;壓迫到腎動脈則會引起尿量減少甚至急性腎衰竭;壓迫到腸繫膜動脈則會造成腸絞痛及便血。更嚴重的症狀是假腔破裂造成的:像破裂到心包膜,就會造成心包填塞心輸出降低,導致休克死亡;若破裂到主動脈會導致主動脈瓣閉鎖不全主動脈血液逆流而造成心輸出減少血壓降低。

                                       

       至於造成主動脈剝離的原因,絕大多數是由高血壓及粥狀動脈硬化引起, 少部分是由於病人本身有結締組織疾病,或是有解剖構造上的異常造成。當然另外有一些是由外傷引起,其中最多是車禍沒繫安全帶引起,及醫原性的傷害:像是心導管檢查或是開心手術的後遺症。

 

       診斷是非常不容易,醫生要有高度的警覺,家屬或病人也要提供詳細的病史。當遇到突然如撕裂般的胸痛胸部X光顯示擴大的主動脈以及兩手血壓差別很大的病人,就要懷疑並做進一步的檢查:包括電腦斷層攝影核磁共振攝影、或經食道超音波檢查。電腦斷層攝影的缺點是要注射造影劑,而且並無法確知何處開始剝離;核磁共振攝影則是目前的標準檢查;而經食道超音波檢查也是不錯的選擇,只是有些位置是照不到的。

 

       治療分為內科及外科,內科療法針對沒產生併發症的B型, 或是超過兩個星期的剝離,主要是嚴格地控制血壓;外科療法針對A型及產生併發症的B型。

 

       主動脈剝離有很高的死亡率,如果不處理,一周內就有高達75%會死亡, 大概有一半在到院前就已經往生了。朋友的媽媽就是這樣,令人不勝唏噓!看到這樣,我們怎麼可以不好好控制自己的血壓呢?

(部分內容孫德金醫師發表刊登於自由時報)